三月的青城冰雪消融,乍暖還寒。
走進托清經濟開發區托克托縣工業園區,在內蒙古久泰100萬噸乙二醇項目建設工地上,處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整個工地呈現出一派緊鑼密鼓、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
一期投資133億元的久泰項目從引進到開工建設,生動上演了首府補工業短板的“速度與激情”。
3月15日,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與美國空氣化工產品公司共同建設的年產100萬噸乙二醇項目配套合成氣島開工建設。該項目成功引進外資,共同在首府落地生根、攜手發展。
工業是一個地區經濟的筋骨,沒有工業的大發展,就沒有城市的大發展。
托清經濟開發區是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建設重中之重的戰略規劃,是呼和浩特市重要的重化工園區,園區的發展關系到和林格爾新區的發展,關系到托縣、清水河縣的發展,關系到呼和浩特的發展。努力讓托清經濟開發區成為呼和浩特市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是全市的共識。
“沒有項目,就很難發展。要拉動發展,首先就要引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對于首府而言,工業發展始終是一塊短板。
久泰集團創建于2002年,是一家以煤化工產品為基礎的民營企業,擁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屬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從事甲醇、二甲醚、烯烴、乙二醇、芳烴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目前已形成年產160萬噸甲醇、100萬噸二甲醚和60萬噸烯烴的生產能力。2018年底,集團總資產規模為232.4億元,員工總數2390人,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6.66億元、利稅11.16億元,獲得了“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等多項榮譽稱號,項目技術世界領先。
在首府強工業的發展機遇中,托清經濟開發區選擇了久泰,久泰也選擇了托清。
重大項目是硬支撐,大項目建設必將帶動大發展。一個重大項目,就是一個產業“磁石”,一旦落地,未來可能形成一條產業鏈。從市到縣,再到企業,對于高標準打造久泰項目成為共同目標。
2017年3月,久泰集團旗下的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2018年9月18日,占地2565畝、預計利稅36.6億元的內蒙古久泰100萬噸乙二醇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建設期為3年,計劃2020年底建成投產,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06億元。
在項目建設現場,記者看到,開工短短數月,項目指揮部已建成投用、生產調度中心和生產輔助樓已拔地而起并已全部封頂、大型機修車間、輸煤島、鍋爐島正在建設當中,總長約200公里的地下管網已完成了66公里的清挖。
在一個個施工界區,不同的施工方都嚴格規范施工,在工地入口處,工程概況牌、施工平面圖、文明施工牌、管理人員監督電話、安全生產牌等醒目設置,工人們都頭戴安全帽緊張忙碌著。
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總鎮在采訪中告訴記者:“項目落地之快,審批手續辦理之快,項目開工之快、建設進度之快,是在其他省市都沒有的。”
“速度與激情”的背后,呈現出首府決策者的清晰主線:“服務圍著項目轉,一切圍著項目干”。
“從項目備案、能評、環評、水資源論、林地、土地等前期手續的辦理批復,比其他省市節約了至少一半的時間;生產調度中心兩棟樓從開工到封頂僅用153天。這樣的速度,讓企業很意外,也很驚喜。”內蒙古久泰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崔軼鈞坦言,“目前公司已經與英國莊信萬豐戴維技術有限公司(DAVY公司)簽訂1.2億美元乙二醇、甲醛、甲醇合成工藝技術轉讓和催化劑合同,利用國際領先的專利技術,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品附加值,屆時將每噸產品較其他品牌同類產品提升近500元。這樣好的國際市場,對于企業而言,時間絕對就是金錢。”
“項目建設要加快,做好各項保障工作是關鍵!”為推動托清經濟開發區重大項目落地,我市專門成立了托清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由市領導擔任組長,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快速開工建設。據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初到今年,領導小組負責人帶隊約20余次實地調研、推進項目,協調解決各類難點問題。
“服務項目就是服務發展”。項目的成功落地、快速開工建設的背后,都凝聚著市委、市政府、托清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和托縣當地領導干部與工作人員的全方位優質服務。
正是全市從上到下抓項目的干勁,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首府營造出了良好的營商環境。正如托清經濟開發區建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負責人所言,任何時候都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項目是發展的支撐點、著力點,靠發展凝聚人心,靠項目推動發展。只有靜下心來、撲下身子,主動謀發展,自覺抓項目才能推動產業項目快上、快進、快成。
中流擊水三千里。站在全新的坐標上,奔跑在產業項目大比拼的賽場上,呼和浩特正在逐步發力、首府效應日益凸顯、首府精彩完美演繹。